本期主題
前幾年家里老人買了一個百萬醫療保險,說是可以續保到99歲呢,靠譜么?
沒出大風險,確實可以,出了就可能不行了。
那這樣的短險好么?和長險比哪個好呢?
這要看怎么比。
長險與短險的差異
不是簡單的保險時間、保費的不同
長期保險是短期保險的對稱。指保險期限超過1年的保險。投保人與保險人訂立的保險合同期限一般以1年為基準,凡超過1年的稱為長期保險。人壽保險行業中,長期險通常會延長到幾十年,最長可達上百年。
相對于短期險,長期險有很多“不近人情的地方:
1. 初期保費貴:相比于很多短期險產品來說,由于長期險保單每年收取的保費一樣,在消費者年輕的時候,投保長期險感覺會比短期險貴很多。
2.退保損失大:相比于短期險隨時可終止的優勢來說,由于長期險退保以現金價值為基礎,中途不想繼續保障了會有損失。
3.保障升級難:相比于短期險來說,長期險保障計劃一旦確定,就很難更改,但短期險隨著市場上新產品的更新可以隨時替換。
看起來,長期險有各種的缺點,那為什么很多保險從業者還鼓勵消費者投保長期險呢?
原因只有一點,那就是長期險才是“真”的保險。
人的壽命雖然不可預測,但是是有規律可循的,尤其是人壽保險和健康保險,保險公司的詢問告知和核保人員可不是吃素的,即使再少的告知問題,也統統對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肝腎功能的風險進行了排除。這份風險排除幫助保險公司從保單中賺取死差異。
投保長期險的消費者,只需接受一次保險公司排除,只要承保后消費者按時繳納保費,在保險期間出險就可獲得理賠。
而投保短期險的消費者,需要多次接受保險公司的排除,一旦消費者罹患了幾大重疾的先兆疾病,保險公司可能即時就除外了相關的責任。
也就是說,短期險給與了保險公司修正風險水平的能力,將消費者置于了“有條件的保險”中。
那么短期險是不是就不好了呢?
也不是。
短期險給予了消費者滿足自我短暫保險需求的機會,可以幫助消費者短時間內用最小的投入換取最大的保障。
返還型與消費型
保障的目的不一樣
消費型保險,即消費者與保險公司簽定合同,在約定時間內如發生合同約定的保險事故,保險公司按原先約定的額度進行補償或給付;如果在約定時間內未發生保險事故,保險公司不返還所交保費。
用一種不確切但是通俗的形容方式,消費型保險就是消費者與保險公司的“對賭”。消費型保險保障期內出險,保險公司賠錢,保障期內未出險,保險公司凈賺保費。
而返還型保險,是指消費者在保險期間內不出險,保險公司將保費和收益返還給消費者的險種。
同樣用一種不確切但是通俗的形容方式,返還型保險其實是消費者拿出保費讓保險公司理財,多余的盈利作為消費型保險的保費提供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基本上任何的終身保險都可以視作返還型保險,因為人總有一死,一旦消費者死亡,保險金額還是會返還給消費者的受益人。
所以,根據兩種保險產品形態,我們就可以直接定性兩種保險產品的設計意義。消費型保險關注保障,返還型保險關注儲蓄。
很多人說投保買消費型保險省下來的保費理財能讓投保返還型保險的人懷疑人生。但事實上,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不買返還型保險,也省不下來保費,東買買,西看看,根本進不了想象中的理財中。
如果實在不會選,年輕時考慮長險,年長者選擇短險
這里有人會問了,年長者隨時可能因為風險變化失去投保的權利。為什么不選擇更穩定的長險呢?
因為這是我的一家之言,只代表一種觀點,并不保證正確。但我就這么說了,接受不接受就不是我的事了。
為什么這么說,因為我認為保險的核心還是要強調保障能力。對于年長者來說,單價保費對應的保額已經很低了。而并不是每個人都有很長時間的保險需求。
單位時間內,永遠是短期險保障效率高,風險越高的年齡段短期險發揮的價值越大。
保險計劃的定制永遠沒有什么固定的好壞,每個人都是不同的,每個人的風險也都不一樣,所需要、所適合的保險也就不同。
因此,根據自身的情況定制保險計劃才能讓保險的數學期望收益最大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