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銀保監局發布了消費者風險提示,提醒老年消費者,注意四類“投資誤區”。
目前非法集資的投資參與人大多數是老年人,據非法集資組織頭目交代:“老年人的錢不好賺,但是很好騙”。一些老年人還在用老觀念看待新生事物,對政策法規、金融理財、科技信息等日新月異的知識了解甚少,面對不法分子“高大上”的宣傳時便信以為真。
——點評姐
表現形式
一般來說,老年人社會閱歷豐富、花錢精打細算,為什么反而會比年輕人更容易上當受騙呢?老年人為了減輕兒女負擔、更好安享晚年,希望通過投資理財讓自己的“養老錢”保值增值。
例如:有些老年人“投資理財看鄰居”,有些老年人面對市場上花樣繁多的金融產品盲目投資,有些老年人因貪圖高利被騙而導致血本無歸,有些老年人誤將投資與賺錢直接對等起來,認為只要花錢投資就一定能掙到錢,催生借錢投資、杠桿炒股等高風險行為。
消費風險
北京銀保監局提示老年消費者科學理性投資理財,做好功課再掏腰包。
牢記以下口訣,護好自己的“養老錢”:
高利誘惑不可信,不懂業務要遠離。
投資不能太大意,需和家人共商議。
收益風險成正比,一夜暴富是陷阱。
正規渠道買產品,不與個人簽協議。
消費提示
不法分子無論采取什么樣的套路,在投資理財中只要老年人把握以下三點,就不會輕易上當受騙。
首先,活到老學到老。老年消費者要多學習金融知識,多參加正規金融機構等專門為老年人提供的線上線下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教育宣傳活動,增強風險識別能力,提高警惕性。
其次,拒絕誘惑,多與家人溝通。老年消費者老年消費者要樹立理性投資理念,選擇正規金融機構,多與家人商量,對投資活動的真偽、合法性進行必要的判斷和了解,別受高收益誘惑而沖動投資,防范被不法分子詐騙侵害。
最后,提高安全意識,保護個人信息。老年消費者在在日常生活中增強個人信息安全意識,不隨意提供身份證、銀行卡號、密碼、手機驗證碼等重要信息,對陌生號碼、陌生鏈接、陌生賬號提高警惕,做到不輕信、不透露、不轉賬。 |